職涯的選擇
世界上大多數人們,在脫離學校教育制度後,第一個面臨的成人選擇,就是「職業」。
內容目錄
但學校的教育是因企業需求而延伸出來的,並非由人類內在所渴望貢獻的供給,所編製而成的。這導致的結果,人類長期內在未得到滿足,漸漸產生出間接成本,例如:不滿足、壓力,甚至憂鬱、情緒化等等負面情緒。
現代,有許多專家學者針對這個問題提出:我們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職涯。只要我們往自己內在去探索,了解真正的自己,就能夠找到自己內心所渴望的志業。
在此之前,我們必須先脫下深受外在表面世界影響的價值觀,找回那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自己是誰的自己。
這本書有結構性地拆解重組工作對於人們意義,以及工作所包括的九個面向。把所做的事情與價值分開,多個案例的解說與圖表的使用讓讀的人能快速瞭解作者的意思。
從公司的商業模式包括九大項目:關鍵資源、關鍵活動、關鍵合作夥伴、成本結構、通路、價值主張、顧客關係、收益流,到最重要的目標客層。
轉化改寫成個人的商業模式版:關鍵資源(你是誰&你擁有什麼)、關鍵活動(你做哪些事)、關鍵合作夥伴(誰能幫你)、成本結構(你要付出什麼)、通路(別人是怎麼知道你的&你透過何種方式服務)、價值主張(你如何幫助顧客)、顧客關係(你如何與顧客互動)、收益流-收入與好處(你會獲得什麼),到最後的目標客層(你要幫的是哪些人)。
書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觀念與激勵人心的話:
夢幻工作很少是透過傳統求職方式得來的,它們更多是「創造」出來、而不是「找」到的。要有這樣的創造,需要很深入的自我認識。
我們習慣性地去使用現有的工具,去滿足我們的需求,但未曾考慮過這個工具出現的背景與自己的目標是否一致。例如,我們常用知名數字人力銀行尋找工作,但上面出現的工作是我們內在產生想要的供給還是企業的需求?
工作之外
工作之外,對於生命還有很多重要的面相,每個人有自己重視的層面。這裡提供一個判斷目前的自己對於重視的層面是否已達到滿足點:生命之輪Wheel of Life
八個切片代表八個層面,可以自由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是哪些層面。
常見的有:健康、職涯、財富、個人/心靈成長、休閒娛樂、愛情、朋友/家庭、居家環境、創意表現、生活型態、收藏等等放進右邊八個切片上,按照目前滿意程度填上顏色(圓心滿意程度0,越往圓周越高分)
若能把生命之輪完全塗滿,代表你對現在的人生這八個注重面向都很滿意;然而,大多數人都有留白之處,代表還有需要關心的地方。
在畫出目前狀態後,拿不同顏色的筆畫出想要達成的滿意度,每個人的優先順序可能不同,有人認為家庭滿意度50%即可,有人則不行。
生命之輪的練習提供我們不同的線索,讓我們找出自己真正關注的核心與興趣;同時,它也提醒人生有不同的面向,有時這些面向甚至重要性不亞於工作。
回溯過去歷程
過去經歷過的所有得意與失意,都是代表我們的重視點。回溯至記憶中最早的高點或低點,並按時間軸畫到至今,為每個事件簡單交代背景。找出高點的共同點,再來看看這些點分別傾向哪個類型:
•會計工作(常規型)
•廣告創作(藝術型)
•分析研究(研究型)
•組裝維修(實做型)
•活動與服務(社交型)
•討論推廣(企業型)
選出排名前十與自己最愛的五項,從中界定出「能做且想做」的事。
當我們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,就比較能避免按照別人的期待做事或是隨波逐流。
人生目標
最後,人生的目標,在我們重新檢視「我想要經由做什麼來幫助這些人」時,就已經明朗化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了:
「幫助」等同於「價值提案」
「什麼人」等同於「顧客」
「做什麼事」等同於「關鍵活動」
人生是在不斷地行動、驗證、再修正,不斷重複優化你的個人商業模式,讓你不論工作或生活都能獲得成就及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