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書香〉恆毅力Grit-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

by Trista
0 留言 860 瀏覽次數

為什麼IQ高的人,不見得更有高成就?天分是否能拿來衡量成功的一切?到底創造卓越成就的關鍵是什麼?

作者彙整各項心理學長期實證研究,與訪談全球不同領域恆毅力典範的故事,來探討持之以恆的努力如何創造成就。

作者:安琪拉·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

成就所需基本要素

從終極目標,回推至成就所需的兩個基本要素(不考慮外再因子,例如運氣,單就成就心理),
天分x努力=技能
技能x努力=成就

算式中,努力的比重為兩倍,努力可以培養技能,也能達成成就。

設立目標

有了基本要素之後,開始設立目標。目標簡單分為三層:底層、中層、頂層。
底層為最具體明確的目標,也是放在待辦事項上面的短期任務,例如:回覆事業夥伴訊息、早上八點前出門。這些底層目標只是達成目的的方法,而完成這些目標可以讓我們更接近終極目標。
從底層到終極目標可能有很多層,運用詢問自己一連串「為什麼」的過程中,得到「沒有別的原因」的答案,那就表示你已經抵達目標階層的頂端。頂層目標不是達成目的的方法,它就是「目的本身」。把頂層目標想像成羅盤,不僅指引方向,也賦予底下各層目標意義。

但是,擁有很多中層目標,這些中層目標並不一定會連到一致的終極目標。目標互相衝突是必然的,因其出發點不同,例如:當你身為母親,你希望的終極目標與你身為職場女強人的目標,不會視同一個方向。只要記得沒有所謂的「正確的決定」只有「適合我的決定」,將目標調整至愈統一、一致、協調,效果愈好。

恆毅力的培養

完成目標,需要恆毅力的幫助。如何培養恆毅力呢?
了解自己的現況開始。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恆毅力不夠高、放棄堅持下去,先問自己:為什麼?原因可能有很多,運用下面「動力殺手」的四個特質來擊退這些推力吧!

第一個是興趣(interest)。熱情始於真心喜歡你所做的事。喜歡的工作也會有某些面向討人厭,但整體工作還是很令人深深著迷。抱著執著與孩童般的好奇心,大喊:「我愛我做的事!」

第二是練習(practice)。每天盡可能把事情做得比前一天更好,這種日常得紀律是種堅持力。在某個領域發現及培養興趣以後,必須全心全力投入練習,尋求進步,達到純熟的境界,必須鎖定自己的缺點,加以克服。每天必須投入數小時練習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恆毅力能夠抵抗自滿的心態,所有恆毅力典範不分領域、無論已經有多優秀,他們腦中一再浮現的聲音還是:「無論如何,我都想要進步!」

第三個是目的(purpose)。深深相信你在做的事很重要,熱情才會成熟。做的事情必須對你個人來說很有趣,同時又和它人幸福息息相關。對多數人來說,沒有目的的興趣幾乎不可能延續一輩子。有些人很早就產生使命感。但對許多人來說,造福他人的動機是在培養興趣及經過多年有紀律得練習後才增強的。無論如何,成熟的恆毅力典範總是告訴我:「我做的事情很重要,對我和其他人來說都是如此。」

最後一個是希望(hope)。「希望」是指一種能夠面對各種處境的毅力。在最後提起,但「希望」並不是定義恆毅力的最後階段,它界定了恆毅力的每個階段。定義恆毅力最關鍵的就是遇到困難、產生自我懷疑時,都必須學習堅持下去。在不同的時刻,我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,如果我們讓自己持續陷在消沉中,恆毅力就會不斷削減。唯有再接再厲,恆毅力才會愈來愈高。

學習探索、培養、強化興趣;養成有紀律的習慣;培養使命感和人生意義;教會自己常常懷抱希望。由內而外強化自己的恆毅力。

熱情、興趣需要再三觸發,並不會從天而降

興趣就像找伴侶。「很多事情的微妙以及令人滿足之處,是在堅持投入一段時間、深入摸索以後才會感受到的。很多東西在你開始做以前看似無去膚淺,但做了一陣子你會發現很多面向是你一開始不知道的,你永遠無法完全解決問題或完全了解那個領域,諸如此類的,都需要堅持才會有所體會。」

「其實,這就像找伴侶。碰到潛在對象只是個開始,潛在對象還不是唯一的完美對象,只是很有希望的對象而已。」

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的發現,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,以及一輩子在深度耕耘。

第一,多數人是求學時才開始對某些職業感興趣,才剛開始發現自己喜歡什麼、不愛什麼。

第二,興趣不是經由內省發現,而是透過和外界互動時被激發的。發現興趣的過程可能隨機、偶然、並不會很有組織、很有效率,因為你無法預測什麼東西會引起你的注意。你也無法光憑意志力去喜歡某些東西,如果不親身嘗試,你也不會知道哪些興趣會持續下去,哪些只是三分鐘熱度。
但是,初次和自己的熱情邂逅時,當事人通常沒察覺。換句話說,你開始對某事感興趣時,可能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。無聊的感覺向來很明顯,馬上會知道自己覺得無聊,但是你的注意力被新活動或新體驗吸引時,你可能沒什麼特別感覺。如果才剛投入全新的事物,不需要每隔幾天就緊張地問自己那是不是熱情,還太早了,無法下定論。

第三,發現興趣之後,接著是更漫長、也更需要積極投入的發展階段。很重要的是,一旦接觸到新的興趣,接下來必須持續地發展,一再地重新吸引你的注意力。

最後,要成功發展興趣,需要支持者的鼓勵。支持者可能是家長、老師、教練或同儕。為什麼其他人很重要?一方面他們持續提供強化興趣所需要的刺激和資訊。此外,更明顯的效果是:正面的意見回饋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、安心、更有自信。

工作的意義

三位泥水匠的寓言故事: 有人問三位泥水匠:「你在做什麼?」 第一位泥水匠說:「我在砌磚。」 第二位說:「我在建教堂。」 第三位說:「我在打造上帝的殿堂。」 第一位泥水匠有一份工作(job),第二位泥水匠有一份職業(career),第三位泥水匠有一份志業(calling)。

很多人都期望像第三位泥水匠那樣,但在現實生活中都只能做到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程度。

1)工作:「我覺得我工作只是生活必須,就像呼吸或睡眠一樣。」 2)職業:「我把工作視為邁向其他機會的必經之路。」 3)志業:「我的工作是人生的最重要的事之一。」

把工作視為志業的幸運兒都肯定地說:「我的工作讓世界變得更好。」他們對工作和整體生活的滿意度似乎也最高。在一項研究中,把工作視為志業的人,缺勤的天數比另外兩種人至少少三分之一。把工作視為志業的人,也展現出強烈的使命感,他們比較願意無薪加班做事,而且比較有道德感。

我們都渴望意義:「每個人都在追尋:每一天的生計,與每一天的意義……都在追求著某種生命,而不只是周一到週五不斷循環地漸漸凋零。」

在泥水匠的寓言中,每個人的職業一樣,但主觀感受(看待自己工作的方式)截然不同。 任何職業都可以是工作、職業或志業,看從業人員認為砌一塊磚只是他必須做的事,還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成就,或是為了造福他人。 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,比你的職位更重要。這表示,即使你不必透過換工作,也可以把工作變成職業或志業。

結論

現代的成長路線,已經被人們規劃好,上幼稚園、小學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,甚至有些人讀到碩士,接續出社會開始上班。職業也按高中考大學的科系,考到的什麼分數就去哪個科系的軌跡,安排自己將來的職業。這中間,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培養軟實力,如何培養持之以恆的決心與毅力。草莓族,用來形容無法承受壓力,容易放棄的人,尤其是指出社會後的人。但他們是不是因為因為少了在成長期抗壓的經歷,成年才需要獨自面對壓力呢?他們沒有機會提前練習抗壓,所以在成人的世界,除了受到的壓力之外,還要看別人眼光,反而需要額外承受外在流言蜚語的壓力。

恆毅力,同時也代表有強大的抗壓性,不因為遇到許多挫折而放棄。就像披荊斬棘,經過淬鍊之後,你能夠獲得真金不怕火煉的能力。永遠不會有太早或太晚培養恆毅力的問題,現在開始設定每天一個小挑戰,就是邁向目標的第一步。

You may also like

留下你的想法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