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”AI+數據+藝術”三者結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~

畫面看起來進入展內能獲得一場沉浸式體驗!

最左邊的>_<是他們團隊的標誌!

開始第一個作品,就以龐大的數據量,AI技術計算,藝術方法呈現出的『數據之門』!


第二個展區,為三個不同主題輪流展示的沉浸式空間。在進入空間之前,先介紹這三個主題分別為:詩意的AI、光之拱門、梵谷。



沉浸式空間裡面有滿滿的人潮,光影投射在四面八方,包括人群身上,可以拍出與各種不同色彩與幾何結合的照片!
下一個展出品名為艾娃,以會有與其他星體交流的未來為基礎,將藝術、科學與技術的時空體驗整合,讓觀展者一窺星際的未來。
海洋數據區,這隻鯨魚的作品名稱叫做”殘拾鯨吞”,要述說的是許多塑膠製品流入大海,對海洋造成的汙染,讓在海洋生活的生物們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背景音也可以聽到鯨魚的嗚鳴聲。
超弦理論台灣版:望春風、丟丟銅仔、雨夜花的旋律做出的視覺饗宴。

整個展出享受完大概約兩個半小時,其實有些作品的說明文字與實際觀賞的作品,這之間的連結關係沒有辦法成功在腦中連上,有種是不是文組來到理組的世界?
剛好今年有幸去到《teamLab 未來遊樂園&與花共生的動物們》,這兩個展的觀展感覺,某部分有相像的地方,但我個人感覺在teamLab就是我這個文組可以理解感受的世界。有種剛剛好參觀了一個理組展一個文組展的感覺。
現在越來越多這類型的大面積動畫投射展,沉浸式體驗的選擇越來越多元,甚至結合互動式AI科技(如AI占卜展),讓觀眾們如親臨其境般體驗。未來,可以預想到AI科技進入生活的比例會越來越高,保持著樸實純真的心來面對新科技的普及,一邊吸收新知、學習使用他們,最容易接觸到的像是這類型展覽,多看多聽,就能多獲得,融入這個世界,體驗這個時代!